
- 互联网医院
- 微信服务号
- 微信订阅号
- 视频号
61岁的王奶奶(化名)有多年高血压、糖尿病病史,长期服药但控制欠佳。近日,她突发剧烈胸痛,有大汗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紧急送入我院就诊。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,确诊为“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”。
冠脉造影结果显示,王奶奶左前降支近段存在重度环形钙化病变,最窄处狭窄达90%,血管壁“坚如磐石”,常规球囊无法扩张,支架难以通过。
无独有偶,77岁的张大爷(化名)也有多年高血压、糖尿病病史,颈动脉狭窄,有间断胸痛的症状,造影时发现冠脉钙化明显。
过去,类似王奶奶和张大爷这样的严重钙化病变病例,被视为介入治疗的“禁区”,患者往往需转至外科接受开胸搭桥手术。但是此种情况下开胸搭桥并置入支架,极易出现支架贴壁不良、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风险。
面对冠状动脉重度钙化这一“冠脉介入领域最难攻克的堡垒”,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经过严谨探讨,选择为这两名高危胸痛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旋磨术(Rotational Atherectomy, RA)联合药物支架植入术。
冠状动脉旋磨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“金标准”手术,其核心在于通过镶嵌金刚石颗粒的旋磨头,利用“差异切割”原理选择性清除钙化或纤维化斑块,保留正常弹性组织。
随着旋磨技术的成熟,我院已将其常规应用于高危病例。
在血管内超声(IVUS)精准引导下,介入团队将直径1.5毫米的旋磨头以每分钟16万转的超高速率,对钙化病变进行多次“啄食样”旋磨,将钙化斑块研磨成小于5微米的微粒。这些微粒随后通过血液循环被人体自然清除,避免了血管穿孔等并发症。旋磨完成后,血管顺应性显著改善。医护人员得以顺利植入药物洗脱支架。
术后造影显示,不论是王奶奶还是张大爷,血流都完全恢复,胸痛症状缓解。术后2天皆可下床活动,未出现心功能恶化或并发症,并于近日出院。
此类手术的成功,彰显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技术实力,更传递了对复杂病例的救治信心。
未来,团队将继续深耕精准介入领域,为更多“钙化难题”患者点亮生命之光。
健康提醒:警惕冠状动脉钙化
冠状动脉钙化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性肾病、高脂血症患者尤为高危。
心血管内科建议:
1早期筛查
50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者建议定期进行冠脉CT或钙化积分检测。
2控制危险因素
严格管理血压、血糖,戒烟限酒,低盐低脂饮食。
3及时就医
若胸痛持续超15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,需警惕心梗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
心血管内科独立创建于2012年,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,于2018年04月成立心血管内科独立病区,2020年建立了冠心病监护病房(CCU)。目前心血管内科为惠山区心血管特色专科。
科室现有临床医师12人,均为硕士研究生。其中主任医师2人,副主任医师3人,主治医师2人。
自成立心血管内科以来,经过不懈努力,进一步专业细化和调整,目前分为:冠心病、心律失常、结构性心脏病、心力衰竭与心肌病,高血压、心血管危重症等专业组。科室拥有独立导管室一间,配备新一代西门子Artisezee系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、锦江多导电生理仪、射频消融仪。病区拥有中央心电监护系统,无创呼吸机、心电除颤仪、运动平板机、直立倾斜试验床、临床生化实验室等。
病区共有53张床位,年门急诊5万余人次,年出院人数1800余人次,年手术量超过600台,三四级手术占比90%。
科室经过不断发展,创建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、心衰中心,设有心血管专科、专家门诊及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起搏程控等专病门诊。常规开展急诊及平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(PCI)治疗、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、心脏再同步起搏技术(CRT及CRT-D)、自动复律除颤起搏器植入术(ICD)、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。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有左心耳封堵术、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。在许多方面已经达到国内、国际先进水平。
获江苏大学临床医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1项。近5年来,在SCI及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7余篇,其中I区和II区SCI论文4余篇。